目前任職於:台北馬偕醫院皮膚科主任
推薦原因:連7年自辦講座,每月免費開講,致力於冷門的皮膚病理研究的苦行僧。(皮膚病症的表現太多元,因此在臨床視診、或是病理切片上,常會發生同一種病症產生多種徵兆,不同病症卻有類似徵兆的情形,而病理科醫師不熟悉皮膚的臨床知識,交給皮膚科醫師的病理報告,往往寫的很籠統,甚至還經常打錯病症)。
推薦雜誌出處:出自於商周第1127期(98.06.29~98.7.5)第68~69頁,文字內容取自商周。
人物介紹:
吳育弘,民國55年出生。
學歷: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,美國印地安那普度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肄業
經歷:台東馬偕醫院皮膚科主任
現職:台北馬偕醫院皮膚科主任
小鍾整理的概讀如下:
在醫院,傳統的分工上,皮膚科病理的判讀,是屬於病理科醫師的工作,皮膚科醫師其實只要坐在門診間,等著病理報告出爐後向病人解釋即可。
雜誌記者問到「為何要投入不屬於自己工作範圍的冷門研究?」吳醫師回答:「現在的生活,和我當初想像的不太一樣」,儘管19年前,他同樣是因為看中「事少」的工作型態,然而,真正投入醫療工作後,他卻不能忍受因皮膚病理報告錯誤而產生的誤診。(小鍾小感觸,註1)
原來,相對其他專科的病理形態較單純,皮膚病理的判讀卻相當複雜,因為皮膚病症的表現太多元,因此在臨床視診、或是病理切片上,常會發生同一種病症產生多種徵兆,不同病症卻有類似徵兆的情形。「得同時搭配臨床和病理,連看好幾次,才能確定病症到底是什麼」新竹馬偕醫院病症科主治醫師張國明說道,並解釋「儘管病理報告是判別較難症狀的關鍵,但由於一般病理科醫師不熟悉皮膚的臨床知識,交給皮膚科醫師的病理報告,往往寫的很籠統,甚至還經常打錯病症。
吳醫師以他12年前的看診病人作說明,他看診的情形有察覺是血管炎,而病理報告僅寫「發炎」兩個字,他發現自己面對疑難雜症時,只能依據不夠專業的病理報告判別病症,無法篤定的為病人醫治,因此他決定暫停工作,至美國進修皮膚病理學。
為了增加經驗,並且訓練自己的的眼力,讓自己可以迅速找出異常處,整天關在實驗室,大量閱謮各種皮膚切片的案例,除了負責自己的研究患者,他甚至主動幫老師過去累積的毛玻璃切片標本數位化,在美國進修1年,累積超過1萬張病理照片,是他的老師要花上5年,才能蒐集的數量。
回國後,他那位病人將病理切片寄給他,病人其實罹患淋巴癌前期,幸好是可控制的階段,但因此,吳醫師自我反省,在病人輾轉求醫的過程中,其實誤用了許多不必要的藥物,由於病人一度被判定是「結核菌感染」,還因此服用抗結核性藥物超過9個月,這不但是浪費醫療資源,更造成病人身體和經濟的負荷。(小鍾小感觸,註2)
為此,吳醫師固定每個月撥出時間,舉辦免費的皮膚病理講座,為了鑽研皮膚病理,他甚至縮減二分之一的門診量,他現在離「錢多,事少」越來越遠
「我就是這樣的傻人,沒人要做的、一般人覺得枯燥的,我還是可以做得很有成就感。」吳醫師如此解釋。
吳醫師的小叮嚀`每天擦防曬乳液,降低皮膚癌風險
防曬,其實不只是愛美人士的功課,更是每個人預防皮膚癌的重要防線。
陽光中的紫外線,是導致皮膚癌的最主要成因,由於紫外線經地面反射後,可能來自四面八方,因此相較戴帽子、撐傘等防曬方式,每天出門前記得塗抹防曬乳液,其實更能有效阻絕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。
防曬乳液所標示的「PA」值,是防止皮膚變黑、老化的成分,而「SPF」係數則是防止皮膚曬傷的成分,對於一般性膚質的人來說,夏天外出其實使用「SPF30」的防曬乳液就綽綽有餘,但如果是剛做完雷射手術、膚質較脆弱者,則可選用係數更高的乳液,冬天出門前1次,夏天則是中午再多補1次,每天持之以恆的塗抹,就能降低罹患皮膚癌的風險。
小鍾小感觸
註1:我也是不能忍受,同仁對於公文管理「基本常識」的不了解,而有被懲處的風險,且只要1個人同仁不了解,每次公文品質檢核被檢核不合基本規定的機率就越高,更為影響整個局處的分數,所以,我才會不壓其煩的不斷利用時間指導新人、舊人,只是如此一來,壓縮我的時間。而我也知道,很多人對這個一點也不在乎,而有1名已被懲處的同仁,她很常告訴我:「你為何這麼忙了,還有時間整理公文注意事項,而你的提醒,我都列印下來,好好保存著」感動著我,至少有人是支持我的。因為,救1個是1個。
註2:這次流產事件,從我掛號急診敏盛、宏其醫院,到最後回主治醫師江醫師那兒,在江醫師那兒,我感受到他的關心,急診敏盛時,我已告知我正出血中(有墊上棉棉了),但距離我看見婦產科醫師,至少超過40分鐘,且我是隨人員走到電梯坐上7樓,才躺著休息,慶幸的是,那時照超音波,一切正常,我沒流產過,我不懂,他問我有沒有血塊,以當時只去過廁所2次的我,並未發現血塊,還是我回家後,才發現,我有留血塊呢!直到晚間,血量好像增多的明顯,才又到宏其醫院看診,醫生也是看了陰超及內診,我都在出血中,也說了我量大,醫生很有禮貌,但也只有回答好好休養1途,打了黃體素針。(我問他,我要流到何時才會停,他說,他看過有人一直流到2~4個月的人呢!)
而隔天,腹痛,血量頓減,家人覺得不正常,才又回到當天看晚診的主治醫師看個心安,由於江醫師的病人非常多,我掛號後是最後一個病人,看到我時,已是11點40分,先到超音波室看肚子超音波,沒發現寶寶,再看陰超,也未發現,然後接著回到診間看內診,這速度,江醫師是緊張,最後因內診的確也未看見寶寶,只有血塊,他作了最後的確定,「你真的完全性流產」了,但你別太難過,若胚胎不正常,也是會流產。
敏盛醫院的分工,就是如上文章所提,像婦產科,超音波室與診間是分開的,若醫生有指定下次看診時須照超音波,則看診前,病人應提早先到超音波室聽候叫號,由護士先行照超音波,並寫下數據,等看診時再交給醫師。
而我作過輸卵管攝影,也是先行照過x光後,再由醫生看過,我記得江醫生看著我的x光照說正常,然後,他在電腦上,指到我的照片說明,左右兩端的狀況。(即使是正常,他不會單單回答正常,還詳作解釋輸卵管在哪裡,左右兩端皆是通暢,左邊末端較如何等字眼呢!)
我想,這就是好醫生,可以信賴的醫生。